本网讯(记者 饶金兰 编审 陈瑞涵)9月8日下午,学校在综合实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向全校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表彰为学校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激励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表彰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校党委书记李林在会上讲话,校长高新波为2022年新晋高级职称人员颁发证书。校领导林金朝、陶于祥、陈前斌、伍安春出席表彰大会。 李林代表学校向全校在岗和荣休的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新加入重邮大家庭的青年教师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以后的第一个教师节,主题是“躬耕教坛,强国有我”。这个主题内涵丰富,既体现了广大教师承载的光荣使命责任,又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教师的殷切期盼;既体现了广大教师“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的坚定志向和远大抱负,又体现了党和人民对于“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的时代重托。 会上,李林从三个方面勉励全校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以人民教育家为榜样,以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继承办学历史和光荣传统,在“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和“涵养德行、成为‘人师’”上下更大功夫,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久久为功、行而不辍。 一是要有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情怀。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枢纽和关键点,肩负着特殊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科技创新,肩负起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之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要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境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是以才育才、以德育德、以心灵塑造心灵的职业。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既要言传,更要身教,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向李保国、黄大年、钟扬、陈立群、卢永根、张桂梅等教师楷模学习、看齐,做学术道德和良好风气的坚守者、维护者和弘扬者,以崇高的爱国情怀、深厚的知识素养、卓越的科学贡献、博大的仁爱之心等良好的教师形象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最生动、最深远的示范教育。 三是要有扎实学识、业务精湛的本领。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师德师风过硬,更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新时代的教学中,必须始终处于学习状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渠道,在推动教学改革创新中实现自我教学水平的改进和提高。作为电子信息类特色高校的教师,扎实学识既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知识等方面具有渊博的储备,也要体现在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 李林希望全校教职工以更加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和使命感,以更加昂扬的状态、更加扎实的行动,忠诚育人育才使命、担当国之重任,潜心立德树人、勇攀科研高峰,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会对2023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三十年教职工、2022-2023学年荣获教育教学建设项目与成果情况、2022年度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的团队和个人、2022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情况、2022—2023学年荣获各级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第五届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获奖情况、2022—2023 学年各类先进个人、2022年新晋高级职称人员进行了通报表彰,校领导为获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代表颁奖。 教师代表侯维刚教授发言,分享了他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坚守教学科研第一线,培养创新人才的历程与感悟。 四位学生代表饱含深情地向广大教师献辞,感激老师们的培养之恩,为老师们送上真诚的节日祝福。 全校副处级以上干部,市区人大、政协代表、民主党派代表,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受表彰教职工代表,各单位教职工代表,教代会、工代会代表,2022-2023学年新入职教师代表,2022年学校自主评审晋升高级职称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会。 
学校举行第39个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记者 向俊霖 摄) 
校党委书记李林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讲话(记者 向俊霖 摄) 
教师代表侯维刚教授发言(记者 余慧歆 摄) 
学生代表向广大教师献辞(记者 黄文欣 摄) 
校领导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满三十年教职工颁发奖牌(记者 朱明姝 摄) 
校领导为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的团队和个人颁发奖牌(记者 邹航 摄) 
校领导为获得各类先进个人的教师代表颁发证书(记者 黄文欣 摄) 
校长高新波为2022年新晋副高职称教师代表颁发证书(记者 余慧歆 摄) 
校长高新波为2022年新晋正高职称教师代表颁发证书(记者 朱明姝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