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产学研办、自动化学院供稿 编审 陈瑞涵)9月16日,工信部智能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揭牌仪式暨我校现代产业学院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渝北区仙桃数据谷举行。 渝北区委书记杨晓云,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李林,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新波,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重庆市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汪立东,渝北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杨帆,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林金朝,重庆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处处长余林林等嘉宾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杨帆在致辞中表示,数字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变量、最大增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向2023中国智博会的贺信中指出,智能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极大改变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重庆邮电大学是“中国数字通信发祥地”,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强大,尤其在信息通信和大数据智能化等数字人才培养方面,底蕴深厚、优势明显。校地双方因时应势、携手共建智能汽车产业学院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深度契合重庆发展所需、渝北发展所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加速产学研融合、深化政校企合作的务实行动、创新之举,必将为数字重庆建设和渝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蒋云芳在致辞中表示,智能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的建成,正是服务于重庆智能汽车产业发展和建造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的需要,是建设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本地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实现人才培养引进、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培育转化、智能技术服务、智能企业孵化等功能,是助力重庆市、渝北区发展的重要抓手。希望重邮抓住此次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快出成效,再展宏图。 高新波在致辞中表示,智能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立足重庆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对技术和人才的需要,支撑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为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学院对接企业和产业园区,共同建设以“一个研究院、三个中心、一个平台”为核心的“1+3+1”专精特新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载体,探索“学校-园区-企业”共建智能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行业人才需求特征与知识体系有机整合,将行业最新的技术技能转化为教学资源,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要素转化为教学素材,整合集聚行业企业与学校资源,推进智能汽车专业群建设,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融通,服务新型创新人才培养,助推国家和地方智能汽车产业发展。 现场还举行了电子信息/交通运输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以及集中签约仪式。我校与重庆仙桃数据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长安软件科技公司、重庆传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利龙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公司签约,形成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新格局,助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全面落实全市“满天星”行动计划,共同为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学校相关合作企业代表,渝北区相关部门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据悉,工信部智能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是以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我校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为依托,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推进核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及智能化改造的新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2022年底,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仙桃数据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通过重庆市教委审批。学院位于渝北仙桃数据谷,目前,入驻科研团队9个,科研师生1000余人,入驻中韩“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获批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10余项,依托重庆市工业互联网技术战略创新联盟,为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培训和诊断服务,新增国家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项目7项,实现20余项技术落地应用,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孵化工因特(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渝北区五一劳动奖状等,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工信部智能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揭牌仪式暨我校现代产业学院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记者 刘刚 摄)

工信部智能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揭牌仪式(记者 陈茵钰 摄) 
电子信息/交通运输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揭牌仪式(记者 李谨辰 摄) 
我校与合作企业集中签约(记者 陈茵钰 摄) 
渝北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杨帆致辞(记者 李谨辰 摄)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重庆市教委副主任蒋云芳致辞(记者 陈茵钰 摄) 
校长高新波致辞(记者 李谨辰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