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第一生产力”,活跃“第一资源”,点燃“第一动力”,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厚植学校“双创”沃土,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经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推荐,融媒体中心对我校优秀创新创业学生团队进行深入采访报道,现推出“创客正青春”栏目,讲述学生创业故事,展现重邮“创客”的奋斗足迹与青春风采,进一步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在创新探索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创业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创新创业的青春力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随之而来的是,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越发突出。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发生近20万起交通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血淋淋的车祸现场无一不触目惊心,车载安全越来越成为科研工作者们关注的领域。 “有问题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动力去研发。”慧安通运团队的负责人杨婷婷表示,在选择参加科创项目时,她就把目光锁定在了智慧车载领域,从解决“衣食住行”中的“行”出发,为车载安全护航。 招兵买马,组建“梦之队” “从零开始打磨一个产品是很耗时间与精力的事情,我们不是临时组建的团队,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杨婷婷表示,慧安通运团队成立的契机是源自在图像认知实验室的研究生学长在组建一支团队来研究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 报名容易,留下难!杨婷婷介绍道,“当时有许多本科同学积极报名参加,大家都进入了‘试用期’。”她表示,“要留下来组建一支本科生科创团队”,是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磨砺。磨砺的第一步是大量阅读论文,第二步是提取创新点进行分析,第三步则是进行学习汇报和小组交流。看似简单的学术锻炼,要在繁忙的学业生活中坚持下来,也并非一件易事。最后只有坚持下来的小部分人成为了这个项目的核心负责人,杨婷婷是之一。 有了核心成员,剩下的便是“广纳贤才、招兵买马”。杨婷婷表示,针对项目完善优化的问题,他们选择了去不同学院,面向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招募。“财务方面就寻找经济管理学院的同学、新媒体方面就寻找传媒艺术学院的同学……”如此荟萃一堂,这个综合实力强大的学生科创团队组建完成! 脚踏实地,从灵感到方案 团队有了,接下来就是脚踏实地做项目。杨婷婷表示,经过与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的沟通,大家很快一致确定了“智慧车载”的方向。但只有灵感,还远远不够,必须形成方案,并不断优化。在这个过程中,“组会”就是他们的秘笈。 “团队会定期召开组会,我们将最初被研究生学长带领学习的方法应用到研发产品的过程中。”杨婷婷表示,在选拔阶段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大家很快步入正轨。每次的组会,团队成员都会与指导老师、研究生学长探讨相关技术问题或者产品优化方向。 通过组会的讨论,大家产生大量学术性的思想碰撞。每当有较好实现前景的点子出现时,组会结束后,团队成员就会选择去食堂或教室继续讨论与深究。更有时,直到晚上食堂关门大家仍意犹未尽,那便一拍即合,一起去实验室来个通宵。或继续发散问题,寻找关键突破口;或修改PPT,将点子可视化立体化地呈现;或完善答辩稿,把方案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大家披星戴月,但乐此不疲。 “凌晨两点的重邮是令人倦怠的,但也是令人充满希望的。”杨婷婷说,大家熬夜修改产品方案后,见到了灯火阑珊的宁静校园,会充满成就感地发一个朋友圈。正是这一步一步的脚踏实地,项目从灵感到方案,从创意到产品,种种技术性难题得以解决。 精益求精,持续优化算法 “慧安通运目前所做出的产品,结合了5G的技术,能多特征地识别、提取与检测驾驶员的驾驶质量。它利用5G技术,及时将信息回传到产品后端——管理中心,再由中心对画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驾驶状态及车辆周围的安全。”杨婷婷介绍了项目的进展,她说团队从计算机视觉方面入手,为驾驶员打造智慧车载系统,辅助驾驶员预知风险并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实现更安全地驾驶车辆。同时,团队针对不同类型的车辆制定了相应的安全驾驶方案。目前团队对于公交车和货车这两种车型的治理方案已较为成熟。 如果说创意是一颗种子,产品就是一棵树苗,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辛勤地浇灌、施肥,也需要修剪枝桠,调整和优化它的生长。杨婷婷表示,他们的产品要长成“结实的树木”,成为综合性较强的成熟产品,离不开团队成员对系统算法的持续优化。“从‘初代’产品出发,我们改进了因带墨镜导致红外线无法穿透、无法识别驾驶员的面部表情而无法监测疲劳驾驶的种种算法,增加了实时堵车路况反馈功能。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测试系统,从更多方面去改进和升级。”期待在慧安通运团队的辛勤付出下,智慧车载的项目会结出累累硕果。(记者 易巧)
|